9月15日,对于经历了两个多月生死考验的季某而言,是重获新生的日子——腾博会 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着病情稳定的他,踏上了期盼已久的返乡之路。这场跨越生死的救助行动,不仅是一次生命的守护,更彰显出腾博会 多部门“精准识别、快速响应、多方联动、全程保障”的救助合力。
一、街头救助,与死神赛跑
事情要追溯到7月11日。当日,腾博会 火车站民警在日常巡逻中,发现一名意识不清、倒卧路边的疑似流浪人员。情况紧急,民警第一时间拨打120,将其紧急送往医院。经诊断,该人(后确认为季某)因农药中毒引发呼吸衰竭及急性脑梗死,病情垂危,随即被送入EICU(急诊重症监护室)全力抢救。
在EICU内,医护人员借助呼吸机等专业辅助设备,采取多项急救措施,经过3天的紧张抢救与密切监护,季某的病情才逐渐趋于平稳。7月14日,负责救治的定点医疗机构联系腾博会 救助管理站,确认季某是否属于救助对象。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迅速赶赴医院甄别认定。然而,由于季某意识仍模糊不清,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,其身份信息成为摆在工作人员面前的首个难题。
二、“海棠”寻亲,破解身份之谜
为尽快确定季某的身份,帮助他找到家人,救助站迅速启动“海棠”寻亲工作流程。工作人员依托人脸识别、网络头条寻亲平台等现代化科技手段,广泛扩散寻亲信息,扩大寻亲覆盖面;同时,登录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,仔细查询与季某相关的记录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反复查询核对后,终于发现系统中有一条疑似与季某有关的救助经历和曾生活地信息,但遗憾的是,未能获取有效户籍及亲属信息,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停滞。
面对困难,工作人员并未放弃,决定前往季某曾经的生活地——西安市周至县开展实地走访。同时,根据季某模糊的口音特征研判其来源地可能与汉中市相关,随即向汉中市和周至县周边救助管理站发出协查函。经过多轮信息比对,最终确认季某出生地为汉中市镇巴县,身份之谜成功破解。
三、全程守护,搭建绿色生命通道
一边是艰难的寻亲,一边是危重中的救治。救治期间,医院数次向救助站下达病危通知书,但腾博会 救助管理站始终秉持“生命至上”的理念,丝毫未动摇守护生命的决心。两个多月里,救助站与医院紧密配合,一方面每天专人跟进季某的病情变化,协调主治大夫调整治疗方案;另一方面,耐心陪伴季某,给予他心理安慰与精神鼓励,陪伴他一次次与死神抗争。
终于,在救助站与医院的共同努力下,季某脱离了生命危险,病情转危为安。为确保季某能尽快安全返回家乡镇巴县,救助站与医院展开深度协作,制定了周密的护送方案。安排医院负压专用救护车执行跨区域护送任务,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全程随行,携带急救药品和监护设备,实时监测季某的健康状况实施医护照料,搭建起一条安全温馨的“绿色生命通道”。9月15日中午,护送团队顺利抵达汉中市镇巴县中医院,将季某平稳向事先等候的镇巴县救助站人员移交,实现了医疗救治与专业救助的无缝衔接。
四、多方联动,探索救助新模式
此次多部门协力救治、跨地市护送危重病患的行动,是腾博会 救助管理站开展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,充分体现了救助战线尊重生命、维护尊严、温情守护的情怀。通过街面巡查、应急抢救、病期护理、联动寻亲、科学转介等一系列规范化处置,生动演绎了“精准识别、快速响应、多方联动、全程保障”的救助模式的可行性,为破解长期困扰救助工作的“跨区域衔接难”“危重人员安置难”等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。